导引按跷按摩推拿手法考证

中医的外治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然而,二千多年的沧桑变化,许多早先的医疗方法已是面目全非,或被淡忘或历经岁月而逐渐演化。本文将对导引、按跷、按摩、推拿、手法的定义及它们的演变过程逐一论述。

1、《黄帝内经》确立了导引、导引按跷、导引按摩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微的中国传统医学。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医非常“早熟”,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

在黄帝内经《灵枢:“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火芮、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灵枢》这段文字清楚的表明在黄帝内经的体系里,外治法优于内治法,“导引行气”是中医治法中的主导,它单独使用或指导其它治疗方法:乔(按跷)、摩(按摩)、灸(艾灸)、熨(热敷)、刺(针刺)、火芮(火针)、饮药(服药)。按跷、按摩则是治疗方法中的优先选择。

《黄帝内经》历代奉为“至道之宗”,黄帝内经为何如此重视导引?何以优先选择按跷、按摩呢?值得深思与研究。

早在秦汉时期,中医的治疗就可根据临床中所遇到不同的患者、病邪的性质、病邪所处的身体部位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病邪盛衰变化与出没传变,以导引行气为主导,依次有选择地采用乔、摩、灸、熨、刺、火芮、饮药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效地对各类疾病进行治疗,以减少痛苦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

2、导引的历史渊源、定义与特点 据考,导引在中国用于养生治病有五千年历史,华夏先祖,黄帝、神农、伏羲都精通导引

“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兽而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者也”。仅从表面上来看,导引具有以下两大特征:第一,调息活动,其中以“嘘”、“吹”、为主;第二,有许多酷似兽禽的形体动作。这两点与《山海经》“西王母善啸”,《吕氏春秋》中的“作舞”是相符的。

70年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就更形象、直观。? 有调息活动和形体动作,就可等同于现代的医疗体操吗?其实不然。导引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生术、治疗术,是中医学的灵魂。《庄子就清楚的表明导引可以“养性练形”,后世的许多人往往多看重导引的“练形”,而忽略了导引的“养性”,养性的本质是“行气”,行气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潜意识高度入静的放松状态。实现它有三个基本条件:调心,调息,调身。正如古人所说要元神,而不要思神。

行气状态下,人充分放松入定后,元神被调节出来,脏腑气机发动,体内真气推动肢体关节做出各种与脏腑经络相对应酷似兽禽的形体动作,兼或口中发出各种声音,隐喻着习术者当时的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在肢体运动和声音振动达不到调节要求时,有时甚至还会自我或借助他人徒手或者持械,进行各种点穴、按摩、拍打、撞击等外在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驱除病邪。熟谙导引术的人都知道,在导引的练习过程中,各种肢体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和自我治疗活动全是天籁,隐含了相应的意义,而绝非事先的人为编排。这一点无论是《山海经》、《吕氏春秋》、《老子》、《庄子》还是《三国志,莫不如此,并且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东汉末年华佗的《五禽戏》是我国现今可见历史渊源最深厚、最有代表性的导引功法。

自古以来,导引又可分为“内导引”和“外导引”,内导引是一种主动式的自我修炼养生治病方法,而外导引则是由具有深厚导引练功基础的医生为因病暂时无能力进行导引训练的患者进行调节治疗的一种临床医疗活动。《内经》中的导引多属于外导引。

3、导引按跷、导引按摩的定义与特点,古代医家用它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从现存的各种古代医学文献和考古发现来看,早期中医治法中的外治法优于内治法。

直到黄帝内经时,《灵枢,还有两种重要的临床医疗方法,按跷和按摩。现代许多人把按跷等同按摩,其实不然。《素问:“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在《素问:“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这两者的定名不同,适应症也不一样,《内经》在不同的篇目中分别论述,这说明在当时,这两种方法是有区别的。

另外,在《史记:“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石、挢引、案杌、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这里的“挢引”就是导引按跷,“按杌”就是导引按摩。“挢”通乔、跷,即举手跷足。这说明按跷主要是着重于人的手足进行的。

这里还有一点,上古名医俞跗,其名隐含按跷之意。俞即“五脏之俞”,指经络系统;“跗”指足背,有按跷之意,看来这位名医是因其擅长按跷而被冠名的。那么按跷和按摩是两种什么样的医疗方法,它们的区别何在? 按跷是一种以导引行气为内涵,以按跷为外在治疗形式的临床医疗活动。

“从寸道声,以寸引也。”这句话就充分完整地把导引按跷的意思表达出来了,按跷主要着重于人的手腕和足踝(腕、踝有“上三寸、下三寸”之说);导引按跷在行气的“吹嘘呼吸”中,或捉腕持手,或捉踝持足,配合“声、意、气、力”的贯注输布,对病人的脏腑、经络、筋骨、关节、皮肉进行多层次的调节刺激。

按摩与按跷相对应,主要着重于人的头面、腰背、胸腹,与现代通常看到的推拿按摩不同,古代的导引按摩是以导引行气为内涵,以按摩为外在治疗形式的临床医疗活动。

按跷与按摩虽然侧重不同,但都以导引为其内涵,充分地利用了经络系统中的经脉、经别、经筋、皮部这些多层次的立体网络的功能与主治。调节刺激,虚实结合,按跷用手式,按摩以手法,讲究内劲,动作幅度小,显效迅速。

古代的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以治疗各种内科疾病为主,甚至在危重险症的急救上也有神奇的功效,这些都可以从《黄帝内经》的有关篇目和《史记“孚虎太子尸厥”的史实中得到佐证。

4、《黄帝外经》的亡佚,使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从汉代以后走向衰落

早期中医的优秀传统被后人淡忘,令人感叹,又令人反思。“黄帝医经”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的姐妹篇《黄帝杂子步引》和《黄帝歧伯按摩》是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的专著,它们的亡佚,是造成中医学“断层”的重要原因。虽然历经人世更迭,导引之学在严密的师徒相传中还小有一支,但导引学派师承关系的严格保守,就难免其从汉代以后走向衰落。

客观地来讲,按摩疗法在中国传播也有“内”、“外”两大源流,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早期中医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为建立中医理论基础和治疗体系作出重要贡献的导引学派,也就是“内家学派”。

5、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药物疗法占据了中医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外治法中,针灸继续流传,推广普及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为中医药疗法的普遍推广和普及使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伤寒之学”从此逐渐占据了中医统治地位,内治法上升到首位。

《灵枢经》的传世,继而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都为后世针灸学的继续流传与推广作了了宝贵的贡献,但此时外治法在中医治疗中已下降到次要地位。? 相比之下,导引之艰深难学,全凭师徒口传心授,长年磨练,不如中药、针灸有现成的各家范本,只要辨清证候,随症用药,只须化裁加减;针灸只须选穴施法,即可坐堂为医。

虽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治病不用方药,只用导引、按跷、按摩,但此时已很难改变中医发展过程中这种不合理的格局。?

6、后世对导引、按跷、按摩的误解多由唐代而起

到了唐代,王冰和司马贞对导引、按跷、按摩的解释使人模糊难辨,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则生硬地把导引划分为主动式的自我按摩和肢体运动;把按摩划分为被动式的手法操作。这些结论都与《黄帝内经》的原旨相去甚远。后世对导引、按跷、按摩的误解多由此而起。

 7、手法治疗在唐宋兴盛,古代按摩外向化

中医骨伤科学在唐代兴盛,正骨手法的崛起和发展,使按摩更加流于只注重手法的变化和患者的外在感受,而忽略了古时按摩对医者“精、气、神”的调节要求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一种互动式随机、随症、随病邪出没变化的双向交流的治疗法则。

至宋代《圣济总录》,虽然收有导引和按摩的内容,但由于受唐代之风的影响,对导引与按摩的传释都不免有失偏颓。

 8、明代按摩的主流异名为推拿,明清推拿、手法并行,发展出各种流派

宋代以后,按摩更加外向化、形式化,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各种治疗手法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直接导致按摩到了明代异名为推拿。明代中医十三科中设推拿科,至此推拿名正言顺地占有了古按摩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地位。? 明清以后,推拿与手法并行。由于社会分工日细,推拿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和方法,但无论其怎样名目繁多,总不外乎以下三类:第一是刺激经穴、调节脏腑、祛疾除病的经穴推拿;第二是刺激局部、正骨复位、镇痛放松的手法推拿;第三是治疗小儿疾患的小儿推拿。

9、推拿、手法、按摩的现代定义及其现状

到了今天,通常把在病灶局部、身体有关经络路线和穴位上进行刺激的手法操作与被动运动称为推拿;把整复各种关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手法操作称为手法。而另一种蜕化了的主要用于保健的按摩―――以手法放松为主配合被动运动的健身方法依然借按摩之名在民间流行。

现代的推拿和按摩除了在刺激方法与手法的变化上还保留有其特色外,它们的理论依据和治疗实践反过来都更多地借鉴了针灸学。

目前,无论是在一般百姓,甚至在医学界的许多人眼里,只要是身强力壮,懂得一些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熟记几个常用穴位就可胜任推拿、按摩。这是由于现代人对中医的发展历史,对中医理论、治疗特点的了解不够全面所致,对于当前中医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10、总结

中医治疗的本质是“以人治人”,要取得好的疗效,十分强调医者个人的素养与能力。两千年岁月沧桑,中医的许多优秀传统被后人淡忘。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考证,难免“管中窥豹”。不如身体力行,从实践过程感悟其中的真谛。

目前,野生中草药材资源的逐渐枯竭,现有中医的治疗方法难有新的突破,21世纪中医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妄自菲薄”与“妄自尊大”都不足取。

今日论古并不是简单的为了好古,导引之学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加深医者对中医学理论的全面理解,具备治疗过程中总揽全局的能力,增强药物治疗的时效,提高针灸的疗效。

导引、导引按跷和导引按摩是中医治法宝库中的“秘密武器”,它们在许多老年病、疑难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优异的治疗效果。应该努力发掘整理,使之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推拿、按摩、手法各有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已拥有相对稳定的需求人群,可相互促进、自由发展。

纵观中医的历史,各种学科、学派的发展变化纵横交错。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在此也只能“轻描淡写”。

作者:孟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肛肠网 » 导引按跷按摩推拿手法考证

赞 (89)